抖音二维码

山地马拉松21人遇难!失温到底是什么?

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造成21名参赛人员遇难。当天,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造成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

失温是怎么一回事?

据媒体报道 ,马拉松比赛的最适宜温度大约在10—15℃,但身体对外环境温度(冷、热环境)的适应也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户外运动中失温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环境温度过低、穿着太少,使得人体通过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太多;

身体能量不足,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体内能源物质持续消耗,没有足够能量供以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失温有哪些症状?

轻度失温

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重度失温

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为何夏季也会出现失温死亡现象?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 ,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由于马拉松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 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 ,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出现失温如何施救?

第一步: 安全转移

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此时,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 ,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第二步 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 ,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

第三步: 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内外衣物都可能已经被打湿。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并用织物擦干身体,保持干燥, 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起来。

第四步: 核心区域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意识模糊,肌肉不再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 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注意! 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 ,大量低温血液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

如何预防失温?

注意内衣的选择。 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不要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

注意衣物的增减。 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时穿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并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以便到休息点可以取出保暖衣物,避免着凉和失温。

注意保暖防护。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不要把皮肤暴露在寒风中。

及时补充体能。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以便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重视野外失温现象

及时做好预防和预判

避免悲剧重演!

推荐阅读

漾濞6.4级地震!消防救援队伍紧急救援!

玛多县7.4级地震 应急管理部迅速部署抢险救援救灾

揪心!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

▌编辑:毛嘉淇(实习)

▌审核:王全军

▌投稿邮箱:zgxf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