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二维码

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刘亮:5400次闯火海,淬炼灭火救援的“尖刀利器”

  刘亮,男,汉族,1984年9月出生,200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三级指挥长消防救援衔,国际四星级潜水员,两星级潜水教练员。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曾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杰出消防卫士、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灭火救援尖兵、优秀基层指挥员、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优秀青年、吉林好人、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五四青年奖章。

200908207C6D3432DA745328E81489FD2D65F1A1.png

  2021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1月,被授予“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2022年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曾带领特勤大队特勤一站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获评“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

  5400次闯火海、战死神,淬炼灭火救援的“尖刀利器”

  长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组建于1989年,作为全国第一批组建的特勤队伍,始终担负着最艰巨的急难险重救援任务,曾荣获“灭火救援英雄集体”荣誉称号。2002年,刘亮怀揣梦想加入这支队伍,在荣誉的熏陶下,他立志要做救援现场的一把“尖刀”,在最危急、最危险的一线,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21年来,刘亮共参加灭火救援行动54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470余人,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和担当。哪里灾情最险,哪里就有特勤的队伍,就有刘亮冲在最前沿。

2009081998EAE552DA1E853EFB422CC77D961480.png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刘亮作为抗震救灾的首批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海拔2900米的九黄山道路严重损毁,山顶的村庄成了悬崖峭壁上的“孤岛”,百余名群众连续3天无法取得联系,医疗物资无法送达,情况万分危急,数百公斤的松动山石随着余震不时滚落。

  刘亮临危受命,面前是接近90度的峭壁,身后是百米深的悬崖,背负40多斤重的物资,硬是徒手攀爬到了山顶,搭建起了群众的生命通道。此次救援战斗共营救被困群众143人,转移罹难群众6人,刘亮荣记部队个人一等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果说特勤队伍是应急救援现场克敌制胜的一把“尖刀”,那么刘亮就是“尖刀上的刀尖”。

  2016年3月31日,长春市数万平米的金源家具城突发火灾,数千万元的装潢材料和毗邻建筑即将化为灰烬。凭借多年一线指挥的实战经验,刘亮果断占据下风方向两座楼之间连廊的关键部位堵截火势。此处阵地是火焰炙烤最严重的部位,现场温度几百度,连电线都被烤化了。刘亮和队友们边灭火边往身上浇水降温,死死钉在阵地上,成功堵住了向毗邻蔓延的火势。

2009082153AAB90E9E94DE09399447E74EE9B11D.png

  刘亮在战斗中被烘烤严重变形的头盔收藏在了特勤大队的队史馆里,激励着一批批年轻队员淬火成钢。“冰下打捞”,易痉挛、易迷失方向、易窒息险象环生,一直是应急救援的难题,国内国际都鲜有案例。

  2019年1月28日,正值北方小年,一名群众傍晚时分驾车横穿水库冰面时,冰层突然断裂,连人带车坠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刘亮带队赶到时,前期到场的地方专业打捞队劝说,太危险,不具备打捞条件。听到落水群众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刘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遇难者打捞上来,尊重逝者,告慰生者。在零下28度的严寒下,刘亮携带40公斤重的装备,潜入刺骨的冰水连续战斗1个多小时,成功将罹难者打捞上来。上岸后,冻得“冰棍儿”一样的刘亮几乎失去了意识。感动的家属“扑通”一声跪在了他面前,连声致谢……

  21年如一日谋打赢、磨尖刀,锻造攻坚克难的“全能干将”

  消防救援战斗中,时间、技能就意味着生命。为了更快地救人,救更多的人,刘亮一直做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冰雪寒冬,刘亮永远都是第一个站上训练场上。

  零下20多度是东北人口中的“常温”,在特勤一站附近的老百姓总能看到这个冒着热气,眉上、脸上挂着厚厚的冰花的小伙子带着队员在跑步。

  常年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知道,30岁以后人体运动机能开始下降,身体恢复时间会越来越长,想要保持身体状态就要付出更多的训练和更长的时间恢复。36岁的刘亮为了备战2019全国首届“火焰蓝”体技能比武竞赛,每天至少完成25公里,每周平均跑步165公里,最多的时候一周达到了194公里,每周三次力量训练,至少完成20吨的总训练负荷,体重仅65公斤的他,杠铃蹲举最大达到200公斤,一次次挑战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一次次刷新了体能和技能的纪录。

200908208CE8F51A6A59757514E3231CE2A8E208.png

  刘亮自己不仅是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也是训练场上的“金牌教练”,他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队员。

  在2019全国首届“火焰蓝”体技能比武竞赛上,由他组训的队伍获得了全国第二名,国际交流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1名队员荣立一等功,9名队员荣立二等功,2名队员被消防救援局评为“训练标兵”。

  2018年消防队伍改革转隶后,如何适应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的职能需要,他边思考、边探索,自刘亮加压、提质强能。刘亮先后考取了国际最高级别潜水员4星级认证和潜水员教练证书,在水下救援方面达到了消防救援队伍国内顶尖水平;针对高层火灾,编订了18项扑救操法;面对冰上救援这个难啃的课题,请教国内水域救援的专家和同行,钻研了4种冰上救援操法、3种水下紧急搜救操法,填补了全省冰下救援训练的空白。

  一腔热血为人民、践忠诚,勇当改革转制的“擎旗先锋”

  面对改革转制脱下军装走与留的考验,刘亮从来没有犹豫过,他执着地选择了心爱的消防事业。

  作为二星级潜水教练员,多家潜水培训机构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开出了优厚的工资待遇,但他果断地拒绝说:“人活着,不一定全是为了钱,消防队伍培养了我,我在这里更能实现自身价值”。

  考虑到他常年在战训一线工作,领导提出要调他到其他岗位工作,他也婉言拒绝了,他说:“在战训岗位积累了这么多经验,就让我在战训岗位多干几年,我要把经验传给兄弟们,完成好更多的救援任务。

  2018年11月9日,总书记为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让刘亮感到格外激动和兴奋。特勤一站的消防员们看到,每天出操第一个起床的,一定是刘亮;接警出动第一个登车的,还是刘亮;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去的,仍然是刘亮。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对工作,刘亮问心无愧;对家庭,刘亮既愧疚又幸福。他把队伍当成家,队员也把心给了他。愧疚的是,这多年来他没有陪父母妻子过过一个除夕,在同一城市、同一单位工作的妻子连见面也成了“奢侈”,反而常替他探望远在辽宁农村患病的父母,默默支持他的同时偶尔也发牢骚:“你心里只有队伍,只有兄弟,只有老百姓,就是没有自己!”对刘亮来说,最幸福的事是,每一次队员遇到困惑,都愿意来找“亮哥”;每一次战斗后战友们平安归来;每一次危急关头,群众化险为夷。

  2020年9月13日,长春市德惠市饮马河达家沟段发生溃堤,刘亮带领特勤一站指战员第一时间增援现场。夜间洪水涌进村子已经齐腰深,随时都会有更大的危险,在漆黑的村子里他带领攻坚组挨家挨户地搜救被困群众,一直排查到天亮,直到将村民都安全地送到了安置点,他才发觉自己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看到有的村民吃不上饭,他不但主动让出自己的盒饭,还多方联系帮助解决了吃饭和饮水的困难。每次面对群众的感谢,刘亮都会微笑着回应:“职责所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2022年3月上旬,长春市突发疫情,刘亮带领6名特勤精英主动请战深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进行驻点执勤。期间刘亮带领6名队员连夜搭建6个重达1.2吨的负压硬膜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安装医疗器械货架70余个,保证了第二天核酸检测的正常运转。他们进驻方舱医院50多天,累计搬运各类物资240多吨,先后为1200余人次开展紧急疏散逃生及灭火器具使用培训,助力方舱医院治愈患者5200余名。

200908228EA121F6D03851861FD7E4D08F1BB850.png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刘亮始终是这支队伍忠诚履职的榜样,是改革转制的“旗兵”,是践行总书记训词精神的先锋,引领着更多的指战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为消防救援事业英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