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二维码

你守护生命 我守护平安

——记内蒙古消防抗疫“最美家庭”的浪漫坚守

连日来,内蒙古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以战时思维、战时措施,全面堵住输入、阻断传播、防好扩散,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有效实现“零疑似、零感染”目标。

在疫情阻击战中,有这样一个个特殊的家庭,闪耀疫情防控第一线。夫妻二人,一位是赴汤蹈火的人民卫士,一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无私奉献彰显救助他人于危难的大爱情怀,用每一个日夜坚守谱写出守护万家安宁的“逆行佳话”。

“一切都没有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重要!”

嵇增源是赤峰市支队宁城县哈河大街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他的妻子景曼洋是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对年轻的夫妻一位在应急救援的第一线,一位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各自坚守岗位。

身为政治指导员,嵇增源迅速落实“党建引领,坚持扛起重大政治责任”的指示要求,立即启动“战时党建”工作机制,带头成立党员突击队深入火灾和疫情防控一线。每日做好营区消毒、体温测量登记、相关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同时,他请教妻子,深入了解防疫相关知识,学习洗消流程,研究疫情期间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方法。

妻子景曼洋作为党员,报名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第二批增援武汉力量,同时也是医院发热门诊的后备人选。曾经都是妻子“喋喋不休”地叮嘱嵇增源,出警要注意安全,回来后要报平安。现在变成嵇增源反复提醒妻子“要勤洗手、戴口罩、多喝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虽然担心妻子,但是嵇增源明白,国家有需要,个人必须义无反顾的向前冲。身为党员,就更要身先士卒。

除夕夜景曼洋在医院值班,除了普通患者,还有七个“监控”、四个“特护”要照顾,来来回回忙得都忘记给家里的父母和孩子打个电话。嵇增源归队后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疲惫的他倒到床上就睡着了,原本他还想着这几天值完班就回家和妻子过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切都没有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重要。”每天他们都要给对方鼓劲加油。没有“同框”战斗,却彼此鼓励相守,他们坚守岗位,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同样的逆行,同样的担当。

“第一次和我媳妇并肩作战,我们都希望能多做一些事!”

杜亚飞是锡林浩特市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消防监督员,妻子张东华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一名护士,结婚四年,异地夫妻,聚少离多,2019年7月,他们迎来了宝贝女儿“小棉袄”。然而结婚以来头一次在一起过春节的夫妻俩都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夫妻俩“各赴前线”。

特殊时期的火灾防控工作不能停,杜亚飞和大队其他的消防监督员通过微信管理工作群、视频监控等途径进行远程技术服务指导,了解掌握各单位日常管理、责任落实、消防设施状态等情况。

妻子作为医院护士,从接到命令开始就进入备战状态,任劳任怨,每天都要接诊各种各样的病,认真护理每一名患者。“要勤洗手、戴口罩、多喝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夫妻俩隔着屏幕互道平安,反复的互相叮嘱。

“第一次和我媳妇并肩作战,我们都希望能多做一些事。”杜亚飞这样对身边人说。面对灾害,消防指战员是最美逆行者,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同样在逆向前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们都选择了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只要疫情没有结束,我们就继续站在这里!”

丁方旭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消防救援大队驾驶员。在爆发新冠病毒疫情的特殊时期,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他时刻提醒同志们按时为营区消毒,坚持每日测量体温,积极联系药店,帮助单位找到购买防疫物资渠道。

妻子牧兰是科左后旗人民医院一名急诊科护士,和丈夫一样,从自治区开始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便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旗医院与科左后旗消防救援大队仅一街之隔,但他们已经二十多天没有相聚了。咿呀学语的女儿,只能在百公里外的外公家过春节。厚重的防护服一整天下来,贴身衣物被汗湿更是家常便饭,脸上也被口罩勒出一道道印痕。面对这些,妻子牧兰没有一句抱怨,从不叫苦叫累。

“只要疫情没有结束,我们就继续站在这里!”牧兰每天这样安慰妻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肩上的责任和心中的信仰支持着他们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共克时艰,奋力扑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忘我的工作状态投入疫情阻击战。

目前,全区消防救援队伍有145名指战员家属在医疗战线工作,134名指战员家属在防控指挥部或社区等抗击疫情一线工作。总队号召,全区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和广大指战员要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发扬昂扬奋进、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广泛开展思想发动,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大力加强内部预防,为夺取抗击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