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二维码

河南:安阳消防稳步推进典型培树工作

自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典型培树工作开展以来,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以坚持“五个不动摇”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结合队伍改革转制后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在“用红旗渠精神扛红旗”实践下,确立了“临难不怕难英勇听召唤”的队训,叫响“红旗渠畔火焰蓝 竭诚为民保平安”品牌,持续加大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培树推广,提升队站各项建设水平,增加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典型培树取得阶段性成果。

党委统领 加大树典力度

支队坚持把典型培树工作列为“党委工程”,建立“支队全面帮扶、党委常委重点挂钩、政治部门牵头督导、大队全力实施”的工作机制,出台《典型培树工作计划》和《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典型培树工作推进方案》,实行定期会商和通报制度,使培树工作有部署、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支队主官先后6次召集党委常委前往林州现场办公,对培树工作重点、营区规划以及部分库(室)场所的改造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党委常委到队督导帮扶,解决基层大队在培树过程中存在问题30余个。业务部门累计10余次派出骨干力量深入一线,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扶,确保培树效果。同时,支队积极搭建内部平台,通过刊发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举办座谈讨论、报告演讲、现场交流、参观见学等方式,广泛宣传英模事迹;把握时机,适时向总队、部局推出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争取地方支持,积极取得林州市政府、共青团、文明办等有关部门支持,使先进典型成为其宣传的重点对象。借助媒体力量,主动加强与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应急管理杂志、河南日报、安阳市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媒体联系,刊播反映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典型抢险救援、灭火救灾和队伍生活的专题片,并及时将勇救驴友坠崖、森林火灾扑救等事迹进行报道,有效增强了典型的社会影响力。

转化成果 激发队伍活力

在实践中,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将传承红旗渠精神转化为“竭诚为民”的实际行动,在消防主题公园新增便民遮阳伞和照明设施。申请加入文明交通执勤,承担市区交通要道道路交通秩序维护,主动承担市区部分道路清整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带队落实路段“两保四劝一提交”工作法。开展“新冠无情火蓝有爱”献血活动,为河南省直接对接武汉保障用血的六个定点血站之一安阳血站献血12800毫升,发动指战员利用周末到对口小区开展清洁家园、火灾隐患排查和义务宣传活动,定期走访慰问敬老院、英模劳模,组织爱心扶贫活动。先后丰富和建成了消防主题公园、红旗渠精神文化园、党团活动室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长期以来,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始终坚持用红旗渠精神铸队育魂,独创参与性体验和沉浸式教学的红旗渠精神“五个一”教育套餐,与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邀请修渠劳模来队授课,每年组织开展祭奠杨贵、参观红旗渠纪念馆、重走红旗渠、观摩红英会,观看《难忘红旗渠》等活动。持续优化“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周广播”品牌,在喜马拉雅FM投放后,已从单一的记载队史发展成为学习消防业务和红旗渠故事的重要渠道。深刻挖掘指战员故事,撰写《红门拾叶》故事集。与全国英模单位组建“火耀蓝光党建云联盟”,并率先开展“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网络直播,全国30个队站参加,参与人数突破10万。去年9月,应急管理系统宣传会议参会人员一行260余人到站参观指导,对红旗渠消防救援站政治建设给予高度认可。林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向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学习,做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传人”的决定,并授予“红旗渠精神奖”。

聚焦主业 锤炼太行精兵

面对新时期应急救援职能不断拓展,红旗渠消防救援站积极适应从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变,与当地民间救援队和航拍公司形成特殊灾害事故联动机制,有效解决重大灾害事故现场人员不足的现实情况,交流学习救援技术,2人初步掌握潜水技能,4人已考取了绳索救援技术高级技术员并通过IRATA国际认证,6人已具备无人机操作初级水平。与北京森林消防总队机动中队共建,实现山火扑救经验共享,自改制以来,由参与山火扑救升级为森林火灾扑救主力。树立“按训练方式作战、按作战方式训练”的理念,强化指战员在体能、技能、组织指挥等与实战的合成运用,编订《红旗渠消防救援站业务理论学习教材》,开展指战员技能训练和装备器材“五知一会”、“一口清、活地图”周竞赛。着重开展大跨度厂房火灾扑救操、大型商场(高层)火灾扑救操、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泄漏事故处置操等操法训练,固化作战模式,提升合成应用水平。每周以执勤楼为假想火灾对象,利用周围水源、装备器材、训练设施,将所训的初战快速出水控火操、梯次掩护进攻操以及排烟、救人、攻坚等六种训练操法运用到模拟火灾扑救中,既综合验证了训练成果,又大大提升了指战员能力素质。针对“大应急”和“全灾种”工作的需要,明确“灾害事故怎么救,队员就怎么练”的训练思路。2019年以来,红旗渠消防救援站共接出警1221起,出动警力13563人,抢救被困人员87人,疏散被困人员681人,成功处置了“3.19”原康镇山火扑救、“4.25”石板岩滑翔基地山火扑救、“8.1”苍龙山搜救失联游客、“9.24”千瀑沟游客坠崖等灭火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