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二维码

【新华社】精锐用兵、实战实练——直击“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救援演习

  5月16日,一场模拟的7.6级地震“突袭”云南丽江。

  4300名各类应急力量闻“震”而动;动力舟桥、翼龙无人机等先进装备轮番登场……有序、有力、有效的应急救援,生动诠释着演习现场醒目的标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厉兵秣马练精兵,枕戈待旦防未然。

  为扎实推动做好抗大震、抢大险、救大灾应急准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等地联合举行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3”。

  突出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行动

  模拟强震过后,“灾区”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大量人员被困。精准高效救援,查明灾情为先。

  在空中,“彩虹-4”无人机侦察测绘,构建“灾区”三维地形;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全域勘察,实时回传灾情影像;多旋翼无人机,蜂群编队,低空飞行侦察,精确获取被困人员情况。

  “报告指挥部,进入古镇的3座桥梁全部坍塌,大部分房屋倒塌,急需开辟空地救援通道,报告完毕!”作为第一支进入“灾区”的空中力量,昆明航空救援支队02307号机机长张英海对“灾区”实施低空侦察,并通过机载应急广播安抚受灾群众。

  在地面,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前突小队,攀悬崖、蹚激流,奔赴“灾区”开展灾情侦察。

  开展空地灾情侦察的这一幕,正是本次演习特点的集中体现。本次演习结合云南高山峡谷地区灾害特点和高原环境实际,突出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行动,开展空地灾情侦察、空地应急投送、空地联合搜救等演习。

  “此次演习,聚焦高山峡谷复杂环境和空地协同战法难题,将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行动贯穿演习全程。”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副局长颜彬介绍,演习中动用11架直升机、3架大型无人机参加,涉及空地协同的科目占比将近50%。充分发挥航空救援力量优势作用,将航空救援行动与地面救援行动相结合。

  尖端设备破解救援难题

  模拟地震后不久,“千里信使”翼龙无人机飞抵丽江上空,迅速搭建应急通信网络,并开展灾情侦察,实时回传现场画面。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张斌川表示,本次参演的翼龙无人机从过去只支持一家运营商服务1200人,到现在实现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最多可同时服务2400人。带宽提升以后,翼龙还可以边侦查、边扫描、边回传数据,后方边建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抗震救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演习中,新装备新技术各显神通,构筑起生命安全屏障。

  云南省地震局工作组依托云南地震预警系统,在废墟搜救等点位布设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及时为救援工作提供强余震预警,确保救援队伍安全;

  在高山丛林搜救现场,救援人员制作720度全景指挥定位图,搜寻失联人员,无人机、红外热成像多种搜索方式并用,快速定位被困人员,并成功实施营救;

  堰塞湖险情处置中,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布设水域应急监测成套装备,运用水下机器人实时监测回传堰塞湖容积、流量、坝体暗流、裂隙等相关数据……

  “演习突出现代化救援手段运用。”颜彬说,演习中坚持人机结合,大幅度使用工程机械、电子科技、无人智能等一大批高性能、高科技的救援装备,探索创新救援战法,提升抢险救援效能。

  全力打通“信息孤岛”

  电力、通信和道路中断,一个个村庄变成“信息孤岛”,打通“信息孤岛”,成为决胜救援的关键。

  一部部手机信号逐渐满格。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派出40人组成的抢修队,携带应急通信设施徒步挺进“灾区”,采用“应急车+基站+机载融合通信中继”的应急通信新模式,在“信息孤岛”区域,迅速开通应急基站,形成大面积网络覆盖,保障“灾区”群众通信需求。

  一盏盏灯渐次点亮。灾情勘查、验电、装设接地线……在电力设施抢修现场,云南电网丽江供电局抢修人员确保安全后,登杆更换横担瓷瓶、修复导线,快速恢复电力供应。

  一条条路全力抢通。在公路桥梁抢通现场,中国安能利用铺路机在通往“震区”损毁地段铺设临时活动路面,同时快速架设目前国内单体跨度最长的51米应急机械化桥,保障各种轮式和履带式装备通过损毁路段。

  ……

  “此次演习按照精锐用兵、精准救援、实战实练、实导实演的方式开展指挥演习和综合演习。”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演习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势,达到了提高应急指挥效能和救援合力、推动各地强化抗大震救大灾准备、促进抗震救灾能力提升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