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二维码

【中国应急管理报】春耕时节,警惕农田剩余物“发火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随着春耕备耕加紧推进,农田火灾进入高发、频发季节,而农田剩余物是引发火灾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其中,除了气温回升、天干物燥等自然因素影响外,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

  农田剩余物主要指作物秸秆、果树枝条、杂草、落叶和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剩余物。

  笔者发现,农户们虽有秸秆还田意识,但行动力偏弱,大部分都想“等等”“攒攒”,导致秸秆堆积过多,形成潜在火灾风险。同时,还有一些农村个体户在政府扶持下建设堆场,专门收储玉米秸秆等农田剩余物,打算将其深加工后送往电厂、畜牧厂等企业。但有的堆场在位置设置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具体限制,不少紧邻村落,堆场内也普遍存在人员值守不到位、管理措施不落实、消防设施不完善、应急保障不及时等问题。在一些堆场里,秸秆堆放长期不通风,易导致内部受潮发热而自燃,而堆场里往往堆垛高、空隙小,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更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孩童为主,他们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应对能力不足,且经常在堆场附近活动,其吸烟、玩火等行为都会增大火灾风险。

  那些随意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农田剩余物,也存在一定风险。一些村民为图省事,且普遍认为农田烧荒能让土地增肥,常常选择“一烧了之”。

  如何降低农田剩余物的火灾风险?笔者认为,首先要落实属地责任,乡镇“一把手”要担起安全责任,通过摸排,全面掌握各村、社区堆场场地规模、秸秆堆放现状,督促做好安全防范;其次要压实堆场主体责任,要求堆场配齐防护器材,指派专人24小时值守,有条件的秸秆收储户可安装监控设备;最后要加大巡逻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将散落的农田剩余物集中收集起来,安全规范处理,避免农户焚烧处理不当引发火灾。(杨高学 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