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立足街道城运分中心启用运行为契机,以瑞金二路街道为试点,构建“1+3+16”三级防控体系,积极探索街道级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明确任务,构建体系。在原有的网格工作站基础上升级加码,形成城运中心消防联动指挥网-街道微型消防站-社区微小消防点的“1+3+16”三级防控体系:即1个街道城运中心副中心、3个城运工作站、16个居委会,建立信息推送、应急反馈、联席会议、联勤联动、快速增援等机制,实现社区消防安全点、线、面的全预防全覆盖。其中以3个城运工作站为基点,划出相应区域建设3个微型消防站,设置消防器材区、信息监控台、人员备勤室等,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快速救援机制及宣传教育规范,实现专兼结合的消防专职队伍。
明确内容,规范机制。一是建立分区管控机制。社区微小消防点、街道微型消防站与区消防救援支队落实三级应急响应联动,一旦遇到复杂火情,进行快速处置的同时,积极联络区消防支队,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在最短时间投入灭火工作。二是建立定期巡检机制。加强基础建设检查,确保定期更换老旧的消防器材。每月对微小工作点、微型消防站的各项工作开展自查和问题整改,及时上报,做好归档。三是建立群防群治机制。组织居民楼组长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火灾隐患排查、信息收集上报等任务。发现火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督促跟踪整改。
明确责任,落实人员。一是微小消防点由居委治保同志负责相关工作。建立“1+N”人员管理机制,1名居委治保人员、N名居委块长和各小区门岗岗亭工作人员。二是微型消防站由城运工作站副站长兼任消防工作站站长负责相关工作。建立“1+2+N”人员管理机制,即:1名专业消防人员、2名街面巡查特保、N名(4-6人)专兼职人员。三是街道平安办日常负责组织做好对微小消防点、微型消防站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所有执勤上岗人员“情况清、底数明、业务熟”。
编辑:林肯